快捷搜索:  

安徽,做对了什么?

"安徽,做对了什么?,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让人眼前一亮。 "

区域创新能力全国第七,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全国第六,安徽科技(Technology)创新如此活跃——

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做对了什么

科技(Technology)创新是一段充满不确定性的漫长旅程。

在厚积薄发的安徽,一项项科技(Technology)创新,如同播下的一粒粒种子,春耕夏长秋收冬藏,不断激活出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区域创新能力列全国第七、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已建、在建、将建的大科学装置12个,居各省前列;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全国第六……

从研发投入,到成果产出,再到项目产业化落地,在这一场场未知的旅程中,金融支持不可可能缺。但受制于“轻资产、缺担保、强波动、评价难”等融资特性,科创企业往往较难获得传统的信贷支持。

在科技(Technology)创新的征途中,金融扮演何种角色?如何引导金融资本更多地投入科技(Technology)创新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怎样找准科技(Technology)和金融的结合点,推动“科技(Technology)—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徐旻昊 摄

补齐“第四张表”

去年6月,合肥博焱智能科技(Technology)有限公司急需支付一笔款项,但缺少有效抵押物,普通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又满足不了企业资金周转周期需求。

博焱智能遭遇的贷款难题并非个例,也非祖国独有,堪称一个“世界性难题”。金融领域甚至还有一个专有名词——麦克米伦缺口,以描述中小企业融资壁垒现象。

这个缺口背后的核心矛盾是金融体系重抵押与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Technology)企业轻资产之间的矛盾。

在采访中,有银行客户经理坦言,以往凭借的是“资金流”评价体系,依赖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张表”,信用以固定资产抵押担保。但若以这三张表评估初创科技(Technology)企业,“基本上资产极少、利润为零甚至亏损、产品上市前更说不上销售额,从风险上考量,银行很难放款”。

看过去容易,“三张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呈现;看将来预期,是个难题。

金融行业亟需补齐“第四张表”——科技(Technology)创新表。

如何补齐?安徽推动商业银行从传统“重资产”评价模式转向“重技术”评价体系,“不数砖头数专利”——“砖头”代表固定资产,那是过去积累的结果(Result);“专利”代表科技(Technology)实力,它包含着对将来创新的预期。

科创金融不能只在企业成长后期“分一杯羹”,也要勇闯企业初创期的“无人区”。如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从专利数量、技术含量和转化效率等量化指标多维度评价企业创新能力,开展综合评估授信,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安徽已累计为9000户企业发放“技术流”贷款900亿元,基本覆盖企业研发、生产、固定资产建设等各阶段资金需求,部分企业授信额度放大3倍至4倍。

程兆 摄

“我们(We)根据企业及企业主信用信息、经营信息、人才信息、科技(Technology)成果等数据,综合考虑企业目前(Currently)的经营现状、科技(Technology)发展潜力,为博焱智能发放了纯线上、纯信用、期限3年,且可以随借随还的‘善科贷’310万元。”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说。

值得关注的是,为避免再次出现急用款无门路的窘境,建设银行与合肥博焱智能科技(Technology)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同成长计划”——在企业将来成长的道路上,银行为其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另一方面,企业承诺后期股权融资资金到位后优先考虑存放在建行,财务顾问等业务需求优先在建行办理,与银行共享发展果实。

以投行思维打破传统信贷模式,安徽在全国首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推动银企双方开展中长期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战略合作,跨周期匹配科技(Technology)企业信贷风险收益。截至2023年12月末,“共同成长计划”签约银行75家,对接科技(Technology)企业1.6万户,已为7972户科技(Technology)企业投放贷款844亿元。

一粒粒创新的种子扎根沃土,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

2021年以来,安徽科技(Technology)企业贷款余额连跨4个千亿台阶,2023年三季度末达5648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由4.49%提升至7.36%,超过江苏的6.8%、浙江的6.4%。

构建“基金丛林”

依据高校赋予科研人员科技(Technology)成果所有权的国策,祖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研究员胡伟于2021年成立了合肥瀚海量子科技(Technology)有限公司。

“作为一家初创科技(Technology)企业,我们(We)缺资金、少设备。幸运的是,在一次路演中,合肥市种子基金关注到了企业项目,并且投入种子基金200万元。”胡伟表示,种子基金加持,不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还撬动了其他资本的加入,企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安徽坚持把基金投资作为优化科技(Technology)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切入点,立足“投早投小投科技(Technology)”,不断增强科创资本的有效供给,支持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加速成长。

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安徽新增天使基金募资规模26.72亿元,居全国第1位;新增备案天使基金产品7只,居全国第5位;天使基金投资案例36起,居全国第6位,投资金额5.57亿元,居全国第7位。

通过种子、天使基金有针对性地投资科技(Technology)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初创型小微科技(Technology)企业;项目发展过程中,行政部门引导基金等“接力投”;只要项目足够好,基金链可连续投资覆盖到企业最终上市——这是安徽助力科技(Technology)创新的“打法”。

程兆 摄

去年,《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印发实施,组建500亿元规模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引导基金下设10只主题母基金、2只功能母基金、4只天使母基金,共16只母基金,逐层撬动社会(Society)化资本,形成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这些母基金以极高的效率落地,并接连开始投资,对外发布征集子基金的公告。

业内人士指出,行政部门引导基金利用(Use)“有形之手”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放大作用,克服初创企业与高新技术领域股权融资的“市场失灵”,促进了创新创业、支持地方产业发展和优化升级。

“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中央经济(Economy)工作会议指出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Technology)创新的重要抓手。

“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类的私募股权基金是科技(Technology)金融服务初创期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金融服务科技(Technology)创新的重要一环。”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人介绍,目前(Currently),省市两级联动出台了“1+16”风投创投国策。

截至2023年末,在皖落地的私募基金产品2001只,居全国第9位,其中2023年新增落地备案私募基金产品336只,增速在新增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品超200只的省份中排名第1;在皖落地的私募基金规模1.61万亿元,居全国第7位,同比增长19.26%;2023年第三季度新增募集金额879.42亿元,居全国第5位,同比增长30.5%。

安徽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不断优化风投创投基金发展国策环境,加快构建省市县三级全覆盖,行政部门引导、国有资本、纯市场资本等出资类型齐全,天使、种子、VC、PE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丛林”。

探索“多点突围”

1月5日,工信部发布2023年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名单。合肥城市云数据中心股份(Stock)有限公司的“面向汽车(Car)行业的大数据治理和智能场景应用开发平台”成功(Success)入选,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项目。

“作为一家科技(Technology)型企业,我们(We)对资金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这一路走来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该公司副总经理高学贵回忆,2021年与合肥兴泰控股集团合作,获批了合肥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通过4项发明专利融资500万元;2022年、2023年再度合作,通过专利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无形资产融资租赁产品获得融资5100万元。

“这种创新的融资方式,盘活了我们(We)的无形资产,促进了知识产权运营和转化。”高学贵告诉记者,如今城市云已发展成为区域内云计算龙头企业,自建运行三个数据中心,并不断扩大在全国的布局,销售收入稳健增长。

据悉,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有效抵质押物不足短板,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信用增级将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新科创企业融资服务模式,4期专项计划累计发行规模5.32亿元,共为46家科创企业提供了100万元至5000万元不等融资支持。

“近年来,我们(We)积极探索特色化股债联动服务模式,打造体系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近3年,累计推出近30款科创金融产品,为合肥市2800多户科创企业提供157.2亿元债权融资。”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蕾介绍,2023年以来,合肥兴泰控股集团整体新增科创业务投放同比增长超过50%。

资本市场具有独特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契合科技(Technology)创新企业的迭代快、风险高、轻资产等特征。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安徽,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获得融资。

以合肥为例,落地全国首批混合型科创票据、全国首单集成电路私募公司债券,去年发行科创类债券129亿元、同比增长62%。

程兆 摄

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必须进一步扩大债券融资规模。业内人士指出,安徽两家AAA级担保机构要扩大企业债券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发挥担保增信作用,支持更多企业发债融资;有关部门还需要积极帮助企业做好与银行间交易市场、沪深北证券交易所的对接服务,提高债券融资业务培训广度和深度。

在上市公司方面,安徽上市公司科创属性鲜明。2023年全省境内上市公司达到17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29家,占比为74%;专精特新企业81家,占比为46%;新能源汽车(Car)、锂电池、太阳能光伏等“新三样”产业领域上市公司已达15家,居全国第6位。

眼下,“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正成为科创界的热词。记者近期采访中发现,科创类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均呈现出不同特点,需要金融机构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设计适用不同阶段的产品和服务。

安徽,正协调整合行政部门、银行、证券、保险、股权投资机构等资源,形成股、贷、债、保、担等联动的金融支持科技(Technology)创新服务体系,为初创期、成长期科创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更多尝试破题的方式还在探索中。

来源:安徽日报(Daily)

安徽,做对了什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570) 踩(77) 阅读数(5142)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